发布时间:2019-11-15 热度:
2016年平均每天新登记的企业数1.51万家。在18日召开的国家工商总局新闻发布会上,国家工商总局新闻发言人于法昌表示,我国商事制度改革激发了百姓投资创业热情,促进了市场主体快速增长。
商事制度改革红利:每千人中有18.89户企业
我国商事制度改革从2014年3月开始,两年多来,改革的宏观效应持续释放,激发了百姓投资创业热情,促进了市场主体快速增长。
于法昌给出了一组数据,改革之前,每天新登记的企业数是6900家,而2016年平均每天新登记的企业数是1.51万家,量的增幅非常大。至2016年底,全国实有企业数2596万户,所有市场主体8705万户。“商事制度改革确实是释放了改革的红利,激发了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的活力。”于法昌说。
据工商总局统计,至2016年底,我国每千人中有18.89户企业,而2015年每千人是15.9户,同比增长了18.8%。至2016年底,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3.1亿人,比2015年底增加2782.1万人。其中,第三产业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最多,实有2.3亿人,占增加总量的83.2%。
于法昌说,根据工商总局百县万家新设小微企业周年活跃度调查,小微企业发展总体良好,呈现出四大特点:一是新设小微企业表现较为活跃。二是近八成开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,开业企业近半实现纳税,创新和触网小微企业盈利比例高。三是新设小微企业带动就业作用显著。四是大学生新创小微企业偏好现代服务业,经营活动较为积极。
据统计,新设小微企业初次创业企业占85.8%,周年开业率达70.8%,开业一周年后户均从业人员从6.6人增加到7.7人。
市场准入:程序公开、制度公开、结果公开
于法昌说,目前市场准入存在四大主要问题。一是工商登记的具体操作环节仍存在一些问题,主要是部门间信息化和工作流程不衔接。二是网民反映行政审批依然过多,主要是大量技术性服务被“下放”到中介机构后,仍与政府部门存在关联,重复审批、垄断市场、收费名目繁多等问题较为严重。三是个体网店的工商登记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焦点。四是“先照后证”改革后,事中事后监管还不到位,“谁审批、谁监管,谁主管、谁监管”还没有完全落实。
于法昌介绍,根据工商部门对企业调研的情况看,政府的行政许可下放之后,存在两种情况。一是存在着接不住、不会管的问题;二是一些红顶中介行使相关的职责。这样反而还加重了一些企业的负担。“政务公开,要程序公开、制度公开、结果公开,接受社会监督。”于法昌说。
据了解,“先照后证”改革目前保留了工商登记的相关信息43项,下放了152项,取消了54项。于法昌说,对目前保留的43项行政许可还将削减三分之一。这项工作难度更大,目前正在争取尽快形成方案。工商注册登记便利化包括企业名称改革、经营范围改革、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、企业退出便利化等几项改革,目前正在一些地方开展试点、积极推进。
信用监管:一处失信,处处受限
于法昌说,在推动信用监管方面,国家企业信息监管系统将发挥重要作用。
什么是国家企业信息监管系统?于法昌介绍,企业信息分成几类:一是企业的基本信息,如企业的名称、法定代表人、地址、注册资本、企业信用等基本信息;二是企业的许可信息,企业从事什么行当需要前置许可,比如从事食品,从事建筑,从事金融等等,都要有个许可信息;三是企业的行政处罚信息,也包括司法的处罚信息。四是一些行业协会对企业的评价信息。有的地方有,有的地方正在建。此外,今后还要有消费者投诉的信息。
于法昌说,企业的基本信息、企业的许可信息和企业行政执法信息,都寄于该企业名下,并对社会开放。国家企业信息监管系统有什么作用?从全社会角度来讲,企业就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,每个人都可以上网看到这个企业的有关信息,看到这个企业公示的信息是否真实客观,有没有虚假信息;从政府功能角度来讲,实现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,可以实现对企业的联合惩戒,依据各自的职能,对企业进行相应的惩处。
“比如说一家旅行社,在旅游部门和工商部门都留有信息,可能没有实现互联互通,是信息孤岛。现在把所有涉及部门的信息都归集起来,放在这个企业的名下,实现政府信息共享。对于企业来说,一处失信,处处受限。”